“倘若你没计划持有一只股票十年,噪声便不必考虑拥有它十分钟”。上海实业巴菲特的控股这句投资智慧在上海实业控股(00363)的股价走势与资金流向中得到了明确体现。
据XM外汇官网APP数据,中报上海实业控股股价自2022年10月触及5.18港元底部后,解读开启上涨通道,过滤至2025年8月最高攀升至15.32港元,不改最大涨幅达195.8%。长线成长今年南向资金对该公司持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底色8月时持股数量突破6400万股,噪声持股比例升至5.9%。上海实业股价与资金流入的控股双重上升,显示出市场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中报认可。
长期投资者的解读稳健回报源自于以合理价格投资具备长期价值的资产。投资者选择上海实业控股,过滤是因其多元业务的抗风险能力及稳定的分红预期。关键在于在长期持有中避免“噪声”干扰,这些“噪声”往往不反映企业的实际价值,容易干扰理性决策。
近期,上海实业控股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指出,该公司上半年营收为94.76亿港元,同比下降8.6%;归母净利润10.42亿港元,同比下降13.2%。业绩的下降使股价出现短期调整,投资者需深入分析这些数据背后是否存在长期价值风险,或仅是短期情绪造成的“噪声”。
短期业绩受非经营性因素影响
根据财报,上半年上海实业控股收入及盈利下滑主因是房地产业务交楼结转销售减少及大额减值拨备。房地产行业在“去库存、调结构”阶段,交楼结转项目同样减少,且公司基于审慎原则对部分存货与投资物业计提减值拨备达到11.5亿港元,影响整体盈利水平。
同期其他房企亦因类似情况导致盈利波动,上海实业控股适时出售泉州三项房地产资产回笼20.5亿元人民币,既优化了资产结构,也为后续布局腾出空间。尽管国内经济政策持续稳固,市场尚未大幅回暖,其房地产业务的发展仍需观察。
此外,粤丰环保的私有化对利润下滑也构成了影响。该公司于2025年5月完成私有化,上海实业控股间接持有的4.75亿股粤丰环保股份以每股4.9港元价格注销,偿还债务导致约17亿港元支出,造成5683万港元的亏损,但长期投资收益依然可观,累计分红收入已超过初始投资的50%。
财务结构优化,稳定派息彰显长期信心
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保持在285亿港元的高水平,负债端有息负债降至585.1亿港元,净负债率从65.12%降至60.99%。融资成本显著下降15%至8.75亿港元,为股东分红提供了稳定基础,2025年中期每股派息42港仙,派息总金额达4.57亿港元,派息率上升至43.8%,充分体现了公司对利润承诺的兑现能力。
“周期互补”的业务生态支撑抗风险能力
上海实业控股的投资价值在于业务板块的周期互补上。基建环保业务的稳定性在房地产周期性下行时显得至关重要,消费品业务则提供额外的增长动力。上半年,基建环保助力净利润9.33亿港元,占总净利润的92.2%。消费品业务实现净利润4.03亿港元,同比增长26.0%。
未来,上海实业控股将继续关注核心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处置资产回笼资金,进行长期布局。公司重申“价值投资”理念,寻求基建、环保及消费等优质标的,实现资产增值。
综上所述,尽管2025年中期业绩受短期因素影响,上海实业控股的核心业务表现稳健,且财务结构持续优化。基建环保的“压舱石”作用与消费品业务的增长动力相结合,在稳定分红政策下,形成公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政策扶持与业务优化,上海实业控股的长期稳健发展可期。